|
“我與祖國共成長•親歷故事”選登《文字下國有企業的脈搏》 張璐时间:2019-09-18 一、國企歷史追溯 國有企業,在國際慣例中僅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投資或參與控制的企業。在中國,國有企業還包括由地方政府參與控制的企業。我國國有企業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祁連山腳下擊敗匈奴並在當地屯兵秣馬,爲漢武帝建立起歷史上第一個官辦養馬場,成爲最早的國企。官辦養馬場的建立是爲了國家準備重要戰略物資——馬,所以國企在一開始的建立就註定它有着不同於其他企業的特徵。 二、國企發展中性質的轉變 建國初期,我國爲優先發展重工業和加快實現國家的工業化,擁有了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1984年隨着中國第一家試行股份制國營企業(天橋百貨商場)的運營,打開了國有企業改革帷幕。國有企業也從國家工廠轉變爲國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工具,現在更是在保障正常秩序,改善宏觀經濟環境,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三、文字中農場的發展歷史 沙苑農場始建於1960年,檔案室的文書材料讓歷史發展中的農場躍然於紙上。看着比自己還要大將近30歲的“大叔”你不禁會驚歎他的滄桑和博學。因爲他擁有農場這55年發展的歷程,雖然他記憶有的已泛黃,但就是因爲這樣才更給他平添了一份歷史感。 從衆多文書材料中,我選擇了以下3份材料來介紹: 第一份材料是1960年《國營沙苑農場關於建場工作的總結報告》 這份材料是手工刻板印刷在一種偏黑色的糙紙上。它分爲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建場的原因、目的、規模、財產情況並對農場由集體所有制度轉變爲全民所有制後的生產積極性和成果進行的闡述;第二部分介紹了通過政治思想教育發動羣衆建場,堅持羣衆路線大搞羣衆運動,從而推動生產;第三部分主要介紹了社員入場後的對待問題、個人財產處理的方法原則及勞動報酬和待遇等五方面的問題;第四部分簡述了建場中存在的問題並詳述了今後工作中在政治思想教育、生產管理、工業發展等方面的全面規劃。
第二份材料是1986年《工作總結》 該材料應該是字模排版後的印刷在偏黃色的紙張上。它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了86年主要抓的思想大的工作,其中包含了不斷完善各種經濟承包責任制的幾個關鍵生產措施、整黨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和職工轉產工作;第二部分介紹了通過實踐後分析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第三部分是八七年工作的初步打算,即做好縮小農場後農場的規劃並初步實施、加快轉產進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等。 第三份材料是2005年陝政辦【2005】74號文件 文件題目是《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省屬企業分立辦社會職能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在材料中,說明瞭企辦中小學的移交程序和辦法、債務處理辦法、人員移交辦法和工資標準確定辦法及各職能部門的分工責任。分立企業辦社會職能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實現政企分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舉措,他很大程度提升了企業競爭力。
這三份材料是我認爲現存材料中很重要的時間節點。1960年爲改變“關中沙漠”這一稱號,開始種植植被,建場搞生產,當時工資發放額和調整額度採取的是均等制,避免社員收入差距過大帶來的不公平,當時月人均工資額在30元左右,當時的農場是一個具有“農、工、商、學、兵”的小社會。1978年十三屆三中全會黨中央決定實行改革開放,1984年中國第一家試行股份制國營企業(天橋百貨商場)的運行標誌着國有企業改革的開始。所以我選擇了1986年的工作總結,因爲在1985年農場開始着手轉產,縮小規模。通過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擴大勞動力就業水平,並對經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在這一年農場月人均工資在70元左右。2007年10月根據相關規定,正式將沙苑農場子校移交地方政府,農場的職能逐漸走向專一化,2017年“三供一業”的剝離後的市場化,2018年醫院和社區的移交讓社會職能脫離農場,讓其能集中力量搞經營發揮企業職能,截止目前,農場月人均工資約是3500元左右。 四、文字中的農場精神 在文書檔案中,我們不僅看見了農場在經濟、環境、職工待遇等方面的巨大變化,還體會到一代代農場人在工作中的嚴謹、認真和積極的工作熱情。一頁頁手寫的彙報材料、工作文件,字跡工整保存完整,手稿中一道道的勾劃、塗改是對文字的潤色,更是工作的嚴謹。面對“關中沙漠”,第一代農場人沒有望而生畏,而是以飽滿的熱情和激情投身到生產和改造中去,在一年的時間內就改變了黃沙漫天的惡劣環境。在一代代農場人的努力下,農場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在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斷加強政治思想教育,積極落實國家政策。對未來農場發展中面臨的未知挑戰,我相信農場人都懷着飽滿的信心和應對的決心。因爲黨爲我們指明瞭方向,打好了基礎,定好了基線。只要我們堅持以問題爲導向,以效果檢驗改革成果,沿着這條路譜寫改革新篇章,我相信實現中國夢以及兩個“一個百年”指日可待,農場的未來也值得憧憬。 |